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简介 > 发展中的第一小学

发展中的第一小学

2021年10月13日 18:16:03 访问量:1255

1938年—1948年在该校先后设立青海省立化隆简易师范学校,期间该校被称为简师附小。1948年简师被撤,附小改称化隆县立国民中心小学,西关小学高年级并入该校。解放后,学校多次更名,1951年西关小学和县立女子小学并入第一小学。1958年,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命名为实验小学。1973年更名为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历经180多年风雨沧桑的化隆县第一小学,在学校发展史上曾创下可歌可泣的业绩。1964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小学;1978年该校附设幼儿班(即学前儿童班),接受学前教育和保健教育;1979年学校自办少先队广播节目;1982年第一小学幼儿班被评为先进集体,5名教师出席省幼代会;同年,该校在识字教学方面总结了一套经验,在全省教学经验交流会上得到好评,该文刊登在青海省《中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同年4月被共青团青海省委命名为“红领巾学校”。  

八十、九十年代,学校修建1941平米教学楼1幢,其余为4排瓦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师生工作和学习条件简陋。

2000年以来,第一小学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了改善,由昔日的几排瓦房变成了3655平方米的三栋教学楼,由昔日的泥泞校园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学校布局合理,规划科学。供暖设施用火炉取暖,无暖气。学校拥有微机室、电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教育教学设施。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一小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教育改革,从“马芯兰尝试教学法”的探索到“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学,从教育体制的改革到新课程理念的转变,都记录在了化隆教育的史册之中。

近几年来,化隆县第一小学在岁月的洗礼中,这所百年老校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成就,它既有枝繁叶茂的坚实根基,又有厚积薄发的无穷底蕴。岁月长长路漫漫,学校没有在风雨兼程中衰老,而是在年轮的运转下刻划出一道道走向成熟的印记,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现有教学大楼、综合楼各1栋,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音乐室、舞蹈室、计算机室、语音室、美术室、机器人室、录播室、体育达标室、综合实践室、少先队活动室、留守儿童之家等10多个专用功能室,设备均按标准化小学基本配齐,硬件和软件设施达到了均衡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在与时俱进、抢抓机遇的今天,化隆一小这朵艳丽的奇葩必将散发出沁人肺腑的芳香。他们更加以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加以扎实和富有成效的工作,谱写学校优质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探索办学与发展新理念,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现已学校曾先后被评为 “全国小学生作文示范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先进单位”、“青海省第三届双合格优秀示范学校”、“青海省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先进集体”、“青海省优秀少先大队”、“海东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海东地区优秀少先大队”、“海东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先进单位”、“县平安校园”、“县巾帼文明岗”。有多名教师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市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班主任”、“青海省十杰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及市、县级“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百年老校谱新篇】 - 美篇
编辑:曹生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青海省化隆县第一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青海省化隆县第一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