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县第一小学作业设计及管理实施细则
“双减”之下,如何做到既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又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与深度,增加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更要精心设计作业题,通过作业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作业作为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为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中介、师生除课堂教学外又一重要交流的工具,教师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规范对学生作业的管理,根据有关课改精神以及相关管理条例特制定第一小学作业管理规定:
一、作业设计与布置原则
1.内容上要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需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要重视布置课外阅读、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切忌作业机械重复。
2.容量上要考虑差异性、层次性。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有弹性,按学生实际能力分层次提出要求。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中既要有基础题,又要有提高题;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能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学校要对各科作业的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2、作业设计与布置要求
1.统筹确定作业量。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应严格核照新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分层选,不布置重复性作业,班主任对班级作业总量进行把关,审查与统筹协调本班作业量。如果班主任发现作业总量会超时,应积极与各科老师沟通、协调,确保学生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
2.精选作业内容。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必须坚持研究学生作业布置的相关问题,在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方面,经过组内成员集体讨论,精选作业内容,实施有效作业,作业的布置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所选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科学设计作业形式。作业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既要有练习型、预习型作业,也要有扩展型、创造型作业。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如手工制作、资料查阅、观察日记、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以增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4.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提倡把作业形式划分为“必做题+鼓励做题+选做题”模式,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作业布置与管理措施
基于以上布置作业的原则和总要求,特制定以下措施:
1.基于个体,分层分类布置。教师要精心进行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书写速度以及整洁度等因素,要求教师分层作业布置必须根据不同学生实际设计“基础达标型”、“能力提高型”、“拓展探究型”三类作业。“基础达标型”作业的设计,要基于所有学生都会做,都能完成,它仅限于书上的基础题;“能力提高型”作业要求学生选做部分或全部,这类题侧重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90%以上的学生会做(包括经过教师辅导完成的那一部分孩子);“拓展探究型”作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这类题侧重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原则上坚持“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对这类题的完成情况教师不得对学生做“硬性”要求,对完成较好的学生及时做出肯定,给予表扬,进一步激励他的探索欲望;对不能完成的同学要及时辅导、点拨,对确实有困难的孩子不能强求。除这三类作业外,适当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课外阅读、手抄报、知识整理、公益活动等。
2.激趣创新,杜绝机械重复。作业布置要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要求教师精心挑选、精心设计作业,不准用增加作业量、机械重复等方式惩罚学生。通过形式多样、难度适宜的作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责任心、创新精神。
3.合理布时,认真批阅反馈。 依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建议》,以及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可用其它形式丰富学生课余时间、积累一定知识,如背诵、阅读、书画、音乐欣赏、手工制作等,力求所布置作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但不准搞“一刀切”,不准对学生完成质量作任何形式的评价。
三至六年级语数英教师要把握好作业内容、形式和总量,每门学科每晚书面作业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严禁教师挪用挤占课余时间和其他学科时间。要求每天下午四时前各科任教师将作业公示在年级群里,各班班主任有权权衡作业量,必要时与科任教师进行协商,删减作业。坚持“有练必收,有收必改”的原则,绝不允许要求家长批改或要求家长负责订正学生作业,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作业及时进行反馈,针对典型问题、出错率高的题,要进行精要讲评集中辅导。中高年级数学尝试使用“纠错本”(错题本),对典型例题进行分类整理,切忌不当使用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作业。周末语文、数学、英语要布置周周清作业,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其它学科原则上不得布置书面作业,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布置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严禁教师在微信群、短信和电话通知等方式布置家庭作业。
4.稳根固本,重在迁移运用。
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鼓励音乐、美术、体育及科学等学科布置适量的实践性作业。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每周三确定为学校的“无作业日”,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应试教育的色彩,为素质教育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孩子有一刻空闲,用来增加与家长、亲人的沟通,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情绪等,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更阳光。
补充说明:
1.要求课堂作业必须给学生留足时间,当堂完成,教师不准挤占学生休息时间(包括午休时间)写作业,不准将应该在课堂完成的作业布置为家庭作业。
2.要求留足布置书面作业的时间,教师不准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布置作业。
第一小学学生书面家庭作业监管制度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课改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使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特制定《第一小学学生书面家庭作业监管制度》如下:
一、校内监管
(一)教师监管
1.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严格执行上级规定,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
2.严格保证作业质量:教师布置的作业要紧密围绕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精选,既要有基础题,又要有提高题,还要有拓展题,实施作业分层布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避免机械重复性作业,禁止惩罚性作业。作业布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和活动性。
3.严格布置作业形式:作业布置做到“四留四不留”,即:留层次型作业、留探究性作业、留实践型作业、留养成型作业。不留超量作业,不留机械重复型作业,不留惩罚型作业,不留无效作业。
(二)学校监管
1.由各班班主任建立班级作业管理群,主要监管班级每日书面家庭作业时间(周三为无作业日):任课教师将自己每日布置的作业量、作业题型、作业用时发送到班级作业管理群。例:三一班数学作业共4题,其中基础题2题,提高题提1题,拓展题1题(原则上拓展题一周内不超过2次),预计时间20分钟),由班主任审核后在群内写班主任意见(例:“同意以上内容”或“我班数学书面家庭作业作业时间过多,请重新布置上传”等)进行回复。
2.由年级教研组长建立教研组作业管理群,主要监管每日(周三为无作业日)书面家庭作业量及作业形式:班主任将自己班级各科每日布置的作业审核后在下午4时前发到本教研组作业管理群中(可以截屏),由相关教研组长审核后在群内写出意见进行回复,如果各班作业符合学校作业管理要求,可统一回复(例:“同意以上各班数学书面家庭作业” );如果个别班级作业存在问题,要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例:三一班数学书面家庭作业题型较单一,请重新布置上传”等)进行回复。
3.由教导处建立学校作业管理群,监管双休日及节假日书面家庭作业:各年级教研组长将本年级所布置双休日及节假日作业初步审核后截屏发到学校作业管理群中,由教导处审核通过后方可布置给学生,确保学生作业监管到位。
二、校外监管
1.家长监管:定期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作业负担情况,确保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学生监管:通过班级学生调查访谈,了解学生作业布置及完成情况。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老师,教导处及时与相关老师沟通,提出批评,并责令改正。对于不及时整改,情节严重的问题要通报批评,并纳入教师量化考核,在学期年度考核评比中不得评优。
3.电话监管:公布监督电话:教导处0972--8712381,家长发现问题可随时进行反馈,学校及时处理。
化隆县第一小学作业公示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有关上级文件精神,我校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特制定如下作业公示制度。
1、学校作业公示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 长: 高海林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总负责总安排,宏观把握书面家庭作业布置)
副组长:陈燕珍 学校副校长(负责协调各科工作)
马有峰 学校副校长(制定方案,检查督导落实工作)
组 员:吴晓瑜 冶玉花( 具体负责《第一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实施细则》的落实)
各年级教研组长 各班班主任:(具体监管本班、本年级书面家庭作业的“量”与“形”)
二、明确规定作业布置要求
学校认真贯彻上级有关规定,以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为目标,对各年级各班作业布置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1.严格控制作业内容。如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可用其它形式丰富学生课余时间、积累一定知识,如背诵、阅读、书画、音乐欣赏、手工制作等,力求所布置作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但不准搞“一刀切”,不准对学生完成质量作任何形式的评价。
2.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三至六年级学生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四科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当天没有此门学科的教师晚上不得布置书面作业;(2)要求教师精心挑选精心设计作业,不准用增加作业量、机械重复等方式惩罚学生。(3)作业布置要兼顾优、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力。(4)每次作业教师都要亲自检查批阅,严禁教师只布置不检查不批改。
3.每周三设立为“无作业日”。每周三确定为学校的“无作业日”,满足个性需求。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应试教育的色彩,为素质教育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孩子有一刻空闲,用来增加与家长、亲人的沟通,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情绪等,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更阳光。
三、建立健全作业公示制度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学校结合实际建立一条有效的作业公示机制,确保各科作业完成总时严格控制在1小时。即:周一至周四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16:00之前)三至六级所需布置作业的教师负责将作业发给班主任,班主任有监督作业总量和分减学生作业总量的责任与权力。班主任初步审核后发到年级组作业管理群中,相关教研组长负责审核作业难易程度和作业题型(教研组长有权监督并调整作业类型与题量)。经二次审核通过后方可布置给学生。双休日以及节假日三至六年级所需布置的书面家庭由教研组长初步审核后必须发到第一小学作业管理群中,经马有峰组长、吴晓瑜、冶玉花副组长审核通过后方可布置给学生。严禁教师在微信群、短信和电话通知等方式布置家庭作业。
公示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公示位置。学生每日的家庭作业应公示在本年级组微信群中,接受同年级教师的监督。
二、公示作业内容。所公示作业内容表述要清楚,包括具体的年级(班)、学科、作业所在的书本名称以及页码。
三、公示作业用时。原则上每科教师要标明中等学生完成本次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每科作业用时不得超过20分钟。
四、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要立足课程目标,把握好重点和难点,紧扣教学进度和学习内容;要体现出层次性;要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设计好知识巩固型练习题目,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五、学校管理措施。学校要每月开展一次作业教学研究活动,加强作业常规检查与管理,引领和指导学校教师规范作业教学行为。
化隆县第一小学书面家庭作业公示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建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及有关上级文件要求,经过学校“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现将我校各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公示如下: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总量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每周三为无作业日。请广大学生、家长监督。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