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暑假即将来临
安全防范可千万不能“放假”
如何做好暑期安全防护
确保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这份安全指南请老师、家长、同学们仔细阅读
时刻绷紧安全弦
家长朋友们: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2022年春季学期就要结束,暑假将如期而至。为了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充实的暑假,请广大家长朋友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承担起家庭教育职责,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和孩子一起做好各项安全防范,配合学校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一、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您的陪伴,需要家长的亲自养育。父母的身份意味着责任,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希望广大家长朋友认真研读《家庭教育促进法》,切实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不能简单地将家庭教育学校化、知识化,要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没有人能够完全替代父母履行这个责任,也没有人更适合承担这份家庭教育职责。
二、加强孩子安全管理。暑期,孩子们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但由于自主时间增多,若家长监护不到位,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广大家长朋友应时刻绷紧安全弦,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关注孩子日常举动,随时了解孩子外出活动情况,掌握孩子与谁同行、在哪里、干什么,并提示孩子注意安全风险。
三、重视防溺水教育。天气逐渐炎热,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请您一定教育孩子不在河边、湖边、水库等区域玩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或不熟悉的水域游泳。若遇同伴或他人溺水,立刻寻求成人帮助并报警,切忌手拉手盲目施救。
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据统计,交通安全事故是造成学生意外伤亡的第二号杀手。暑期孩子们自主活动时间增多,家长应要求孩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在马路上打闹、嬉戏或追逐,做到安全出行、文明出行。拒乘超载车、拼装车、农用车等有安全隐患的车辆。特别要提醒的是,您要管理好家中的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坚决防止未成年子女驾驶机动车,以免酿成大祸。
五、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暑假期间,孩子在家时间集中,您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学习、手机、作息时间等问题而担心、焦虑,甚至与孩子产生冲突,我们建议您每天专注并积极倾听孩子的诉说,倾听过程中要少说教、不批评、多理解、多鼓励。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优点,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树立自信心;多陪伴孩子,可以一起观影、运动,增进亲子关系。要密切关注孩子日常心理、行为,发现异常及时与学校、班主任沟通,也可以向社会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六、科学应对欺凌事件。暑期孩子脱离了学校的管理,家长有时也会因忙于工作疏于监控,往往会出现欺凌事件,对孩子身心伤害巨大。我们希望您能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在孩子遇到欺凌事件时勇敢面对,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出来,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及时与校方沟通,必要时可选择报警或向相关部门反映,防止孩子心灵受到伤害。
七、加强防拐骗教育。未成年人特别是幼儿园、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缺少防范心理,家长要教育孩子提高警惕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知晓拐骗者常用的“权威诱惑法”“物资利诱法”“带路引路法”等诱骗手法,增强防拐骗能力。外出时,家长一定要随时注意孩子,确保孩子在身旁或在视线范围内,防止拐骗事件的发生。
八、合理安排暑期生活。在制定暑假生活安排的时候,家长要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出发,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主动分担家务劳动。要了解掌握“双减”政策,理性看待校外培训,不送孩子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需认清培训机构是否证照齐全,要签订正规培训合同、使用指定平台缴费,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完成暑假作业时,您可以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帮助孩子做好复习和巩固,但要指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我们在暑期组织开展家访活动,您也可以主动联系老师,密切家校配合。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是家长们的心愿和责任,也是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真诚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依法履职尽责,与我们携起手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青海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2年6月29日
下面这个视频就涵盖了暑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希望看到的老师和家长能够将此转发出去,提高孩子和家长们的暑期安全意识。
1. 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家用电器。
2. 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3. 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1. 不玩火,不携带火种,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灭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
2. 家长不在家时,不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3. 燃放烟花爆竹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做到不放或在家长的指导下燃放。
1. 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 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3. 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严禁吸烟、喝酒。
4. 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1.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跑闹、玩耍。
2. 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不得随意横穿。
3. 不得在马路中央骑自行车。
4. 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拥挤。
5. 文明乘车,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牢扶手。
1. 不私自下水游泳。
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1. 上网时不把个人和家庭信息告诉他人。
2. 保护自己的密码口令安全,不告诉他人。
3. 聊天交友要谨慎,不与网友见面。
4. 上网要有节制,文明健康上网。
出现下列安全事件,怎么办?
专家指出,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
一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出汗但不多,体温可略有升高,发热可能在37.5℃左右。这个时候要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二是轻症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又表现为面色发红、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发热往往达38.5℃。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烦躁或精神错乱、肢体抽搐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这个时候,请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并及时前往医院救治。
如何施救?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6点要知道!
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
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
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
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
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吸氧
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按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脱下外套
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雷电会造成哪些伤害?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
雷雨天在室内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1. 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蹿入室内造成危害。
2.不要看电视、上网,应拔掉电话线、电视天线以及音响、空调机等一切可能将雷击引入室内的电源插头。
3. 打雷时,不要靠在墙壁边、门窗边、阳台,坐在房间正中央最为安全,但不要停留在电灯正下方,以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发生意外。
4.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管道、自来水管、钢柱等,以防雷电电流经它们蹿入人体。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对从电线、电话线、金属管线等侵入的雷电无能为力。
5.不要穿湿的衣服和拖鞋。
6.尽量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固定电话也应避免在雷击时使用。如果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有电磁屏蔽,可以在室内使用无绳电话或手机。
7.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其他淋浴设备洗澡。因为雷电有可能会沿着水流袭来。及时关掉煤气,并时刻注意煤气是否泄漏。
夏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阶段,由于蚊虫过多也增加了传染渠道。从手足口、诺如到寨卡……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不过,每种传染病都有它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掌握好方法也可以有效预防!
1.蚊子可传播哪些传染病?
蚊子可传播疟疾、乙脑、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其中寨卡病毒病主要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2.如何使用驱蚊剂?
将驱蚊剂喷、涂抹在头部、四肢等裸露皮肤处,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要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和嘴里。一般室外环境间隔2-4个小时涂抹一次驱蚊剂。
3.蚊虫叮咬后如何处理?
一般蚊虫叮咬的处理主要是止痒,可外涂清凉油、风油精等止痒、抗炎。如果发生局部肿胀、感染,及发热、皮疹等症状,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4.外出旅行如何避免蚊虫叮咬?
外出旅行特别是有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流行的地区旅行,应避免蚊虫叮咬而感染。要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有条件可穿戴应用菊酯类杀虫剂处理过(如浸泡)的长袖衣裳、长裤和袜子,可更有效保护。
以上就是整理的暑期安全注意事项,特别是外出游玩和游泳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此外,也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家。
一、第一件事就是要提前做好安全防护功课。了解目的地疫情和防控政策,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剂等。
二、应戴好口罩,配合休息站做好体温检测工作,在人员密集场所,如购物和上厕所时,都要注意戴好口罩。
三、出行就餐时,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后再用餐,就餐时,应保持1米及以上距离。
四、根据政府部门的要求接种新冠疫苗。
编辑|电教办
审核|行政办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
![]() |
![]() |
![]() |
![]() |